郑和下西洋 (2009)免费解说文案素材
简介 大明洪武年间,少年马和从云南被征入宫为太监,分到燕王府当随从。燕王朱棣胸有大志,在守边岁月中经受了磨炼,尤其结识高僧姚广孝后,更是开阔了胸襟。他与父皇朱元璋的海禁政策越来越不合拍。 在跟随朱棣守卫北平和边陲的日子里,马和逐步成长起来,其良好的素质,为以后的建功立业打下了基础。 皇长孙朱允炆君临天下,为巩固皇权开始削藩,燕王朱棣首当其冲。为了生存,朱棣被迫装疯,饱受屈辱。郑和的结拜姐姐宋莲芯,也被奸
臣所谋。朱棣在绝境中毅然率领八百壮士起兵,展开了争夺皇位的“靖难”之役。战争中,马和与姚广孝、张玉等人一样功勋卓著,尤其在郑村坝一役,他奋勇救朱棣于危难,从此更被燕王视为心腹。 朱棣开元登基后,为洗清自己的“篡逆”之名,决心直追汉武唐宗,开创一代盛世。登基之初,他赐马和姓“郑”,随之,悄然改变朱元璋的禁海国策,任命35岁的郑和为统率大明宝船队下西洋的钦差总兵官。 永乐三年(1405年)7月11日,郑和率二万七千八百余人,从南京、太仓一带至福建长乐太平港扬帆出海。庞大的大明船队,从此开始长达28年的海外宣扬国威和寻求贸易的远航。 朱棣是大航海的决策者和组织者。从船队出海的第一天起,他就在陆地上指挥、控制和支持着这一伟大的航程。他下令在江浙、福建、广东、湖北一带造船,并在全国范围扩大瓷...夏原吉等人商议北边七省的赋税,朱棣对收税六成不满意,可大家又拿不出什么办法来。小朱瞻基插话,提出放三斗,借七斗的办法,竟让龙颜大悦。
朱高煦去看望父皇,朱棣教导儿子凡事要三思而行,对人要宽厚。
因主管下西洋,朱高炽感到压力太大,事态发展又碰到许多阻力,便想辞去“统领六部总监”之职。夏原吉也有同感,这时朱高煦却愿替君父分忧,替长兄解困。解缙认为朱高煦超越规制,只能祸乱国体!朱棣怕此事引发深层矛盾,故意责罚解缙闭门读书。朱高煦在慈宁宫看望母亲时说,从现在起一定好好干,为将来的那一天做好准备。皇后劝他别胡思乱想。
皇后对妹妹说,总是想起在北平燕王府的日子,那时过得塌实。可如今坐了天下,成了大业,一家人到生分了。
姚广孝云游四方回到京城,让皇上十分高兴。说起学士们对处置解缙不满的情绪,两人都觉得大明的根基扎在这样的土壤之中,是没有生机的!决定要除旧布新。
朱棣在书房里告诉儿子,当此危难之时,朕的航海壮举,将再显威力。朱高炽这才清楚,父皇让郑和船队西进,就是为了直插敌方的身后,让帖木儿瞻前顾后,不敢贸然。
众王聚集在宁王家里,商议联名上书。要比照洪武规制,各自就藩,与皇上共主大明!宁王等人要跟皇上分天下,让朱棣很是恼火。徐皇后劝皇上,千万不可兴杀伐,他们毕竟是你的亲兄弟。
徐皇后身在宫里,心里却无时不在惦记着长大的儿子们,惟盼他们兄弟能够同心同德。为了一家人在一起吃顿饭,皇后真是用心良苦。
帖木儿死了! 朱棣以为虽未发一兵一卒,那是因为郑和船队抄了敌方的后路,让其受惊了,这是下西洋的又一胜举!
众人为宁王做寿,周王回忆靖难的时候,皇上为何能直捣南京,一剑封喉。正在这时,朱棣进来当着大家的面让宁王坐在身边,说这叫平起平坐!
王忠宣读了五位王爷横行朝野的劣迹,朱棣当众处罚了他们。新一轮的“削藩”即刻被解决了。
郑和在逛古里市场时,看到特鲁斯有五船上等货物半价出卖,原来是为了不失信对方! 做生意如做人,这个道理使郑和很受启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