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门电影《马丁·伊登》影评观点_始于大海终于大海《马丁·伊登》
马丁·伊登 (2019)
简介 改编自杰克·伦敦(Jack London)的同名小说:水手马丁爱上上流社会的小姐伊琳娜,在爱情的鼓励下努力写作,最后成为知名作家,登上上流社会的顶峰之后忽然发现一切都是空虚。
今天聊聊电影《马丁伊登》。片名Martin Eden (2019)。
这部意大利影片将美国现实主义作家杰克伦敦(Jack London)的自传体小说《马丁伊登》搬上大荧幕。《马丁伊登》是杰克伦敦的代表作之一,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著名的自传体小说之一。
杰克伦敦我们了解一下杰克伦敦的生平,就能知道这部《马丁伊登》的主要内容了。杰克伦敦1876年1月12日生于美国旧金山一个破产农民家庭。为了生计,他从小就从事体力劳动,当过童工、装卸工、水手,后在美国到处流浪。通过劳作挣的钱,他进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,后来又因为贫困而退学,加入了淘金者队伍。这些坎坷崎岖的经历都是他后来的创作源泉。
1893年,17岁的杰克伦敦把自己当水手的经历写成散文《日本海口的台风》,并参加《呼声》杂志写作竞赛,一举夺魁,得到奖金二十美元,第二、三名都是大学生。他只受过小学教育,这是他第一次显露出创作才能。随后陆续发表多篇作品,直到1903年,杰克伦敦的《野性的故事》轰动美国,形成一股杰克伦敦旋风畅销全球。观影较多的观众大概还记得2020年上映过一部电影,正是《野性的呼唤》。《野性的呼唤》过于著名,十余次被改编搬上大荧幕,2020年福斯版是最近的一个版本。
杰克伦敦经历了人生低谷,随后依靠写作成功逆袭,读者肯定会想知道他这一路走来会有怎样的心路历程。他在1909年出版了半自传体小说《马丁伊登》,让人们能够从小说中一窥究竟。就像影片中表现的那样,他的创作思想也比较复杂。受到马克思、斯宾塞、尼采等多人影响,早期作品充满向资本主义挑战的意愿,成名后作品又陷入极端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。
多提一句的是,
杰克伦敦同时也是一名坚定的反华分子,在旧金山报纸上发表过文章《黄祸》,后来还专门写了两部小说《中国佬》《空前绝后的入侵》,以及其他涉及中国海外移民题材的《白与黄》《黄丝帕》《陈阿春》《阿金的眼泪》等多部作品。在这些作品里,杰克伦敦毫不吝惜笔墨,称中国人为劣等民族,是对欧美白人世界构成威胁的黄祸,必须对之实施种族灭绝,世界才能实现和平。1916年11月22日,杰克伦敦服用吗啡过量身亡,时年40岁。
《马丁伊登》主人公是一个名叫马丁伊登的年轻水手。他勤恳好学,尤其热衷于文学。他尝试着将自己的经历创作成小说,他的作品起先处处碰壁,后来渐渐得到出版商认可,成了畅销书,他本人也成了当红作家,开始飞黄腾达起来。马丁伊登年轻时仰慕过一位上流社会罗丝小姐,但罗丝小姐家里并不愿意和这个穷小子发生瓜葛。当马丁伊登走红后,所有人都凑了上来,争先恐后地献殷勤,其中也包括了罗丝小姐。这让他看透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,心中的那些美好幻想也随之破灭。
真的勇士,应该是看清生活的本质后,依然热爱着生活。从这个意义上来看,马丁伊登只做到了前半句。他通过自己的起伏经历,看到了社会的势利嘴脸,却没有能够继续假装自己热爱这样的生活。他可以在作品中抨击这种现场,可以在记者会上大放厥词,却丝毫不能影响社会分毫。不论他如何拒绝,那些主动凑上来的人丝毫不会减少,不论他如何善待别人,他自己也无法确认别人到底是不是真心。
当初,马丁伊登为了赢得美人心、为了罗丝小姐,才开始学习开始写作。这个过程艰难又缓慢,马丁伊登的起点低,进展慢,罗丝小姐也并没有表现出愿意共苦的意愿。有趣的是,马丁伊登为了罗丝小姐进行的创作后来居然大获成功,而此时罗丝小姐早已离开了他。直到马丁伊登成为当红作家的时候,罗丝小姐才反身示好。这打破了马丁伊登对爱情的幻想。行为举止优雅收过良好教育的上流社会,在逐利的时候丝毫没有掩饰。反倒是同为底层人民的女服务员能做到共苦。但马丁伊登也不相信爱情了。
摧毁爱情的最有效方法就是,让原本心中的白月光,成为自己最讨厌的人。马丁伊登是一位批判资本主义的自由主义者,崇尚自然规律,最讨厌虚伪做作。他的爱情观也是如此,要爱就大胆热烈地去爱。他可以不顾世俗眼光,努力迎娶心上人。偏偏心上人将其拒之千里,最要命的是,白月光心上人还是一个虚伪做作趋炎附势的人。这让马丁伊登彻底心死。
《马丁伊登》使用超级16毫米胶片拍摄,影片充满粗重的颗粒感和浓厚的色调,乍一看还会以为这是三四十年前拍摄的影片。男主角卢卡马里内利(Luca Marinelli)凭借本片表现,在第76届威尼斯电影节上斩获最佳男演员,击败风头无两的华金菲尼克斯( Joaquin Phoenix,《小丑》)。卢卡马里内利在影片后半段的表现不错,作家成名后对周围一切的失望表现得淋漓尽致。不过说实话,我还是觉得华金菲尼克斯更胜一筹。
憧憬爱情万念俱灰,始于大海终于大海。